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场景 已截止
指导单位:
中共海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文昌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承办单位:
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海南智算创新发展研究院、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文昌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海南大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小企业信息网)、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福建省系统工程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创新驱动工作委员会
支持单位: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清程极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汇信息技术研究院、钜成云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厚笃科技有限公司、三峡星人工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红砖智模(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赛题介绍
-
面向低空经济从技术研发(如智能调度算法、通信网络)、产业应用(物流、农业、巡检)、安全保障(故障预测、安防)到政策监管(空域管理、身份认证)的全链条需求,基于5G/5G-A通信、北斗导航与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新能源技术(如eVTOL)、数字孪生与智能感知、物联网与智能监控等先进技术,围绕无人机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智能调度、低空智联网、无人机电力巡检、精准农业喷洒、城市低空物流的路径优化、无人驾驶客运、无人机编队表演、自动化巡检、城市短途空中出租车、应急救援飞行器的快速响应、空域管理的实时仿真、飞行器故障预测与维护、城市安防监控、无人机物流的全程追踪、重点区域的防护、通用航空器的生产制造、无人机零部件的快速迭代、低空飞行器的身份认证、物流配送的透明化记录等应用场景。
赛题一:AI+城市智能物流配送创新应用(物流)
赛题说明:
围绕城市智能物流配送全链路优化、仓储配送一体化、多模式协同配送全流程的创新应用体系建设,面向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交通拥堵影响大、时间窗口限制严、仓储空间不足、路径规划复杂等多方面的需求,聚焦智能仓储的自动化分拣与库存优化、配送路径的动态规划与实时调度、多模式配送的协同作业与智能切换、配送需求的精准预测与前置部署,无人配送的智能导航与安全保障,智能快递柜的布局优化与容量管理,绿色物流的碳排放监测与减排优化,城市配送的交通协调与时段管理等场景,提供某一具体方向的应用解决方案。
赛题二:AI+低空应急监测与救援智能化创新应用(应急)
赛题说明:
围绕公共安全领域的风险预警、快速响应救援、治安防控、智慧警务等全流程的创新应用体系建设,面向解决公共安全事件响应滞后、风险识别不精准、资源调配低效、跨部门协同不畅等多方面的需求,聚焦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智能感知与精准预警,重大突发事件的 AI 辅助决策与高效应急指挥,社会治安的智能防控与异常行为精准识别,智慧警务中的人脸比对、轨迹追踪与案件智能研判,公共交通安全的智能监测与风险自动预警等场景,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 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监测预警、重大突发事件 AI 应急指挥、社会治安智能防控等应用场景。
赛题三: AI赋能的网络通信技术在低空智联网领域的创新突破(通信)
赛题说明:
基于AI赋能的网络通信技术,围绕低空智联网中的感知精准化、传输高效化、组网灵活化、通感一体化等全流程的创新应用体系建设,面向低空环境的智能组网通信需求,解决低空环境感知数据冗余失真、多节点数据传输协同性差、动态场景下组网适应性弱、通感资源调度与任务需求不匹配等多方面的需求,聚焦基于 AI 的低空多维度环境智能感知与数据融合处理、异构网络节点间的动态协同传输与智能适配、低空动态拓扑网络的自组织组网与智能优化重构、通感一体系统的感知与通信资源智能调度及任务协同等场景,提供某一具体方向的应用解决方案。
赛题四:AI 驱动的农业监测、防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
赛题说明: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病虫害频发与农业资源紧张,虫害防治亟需实现虫害暴发的主动预警,并能在 2–4 周前对虫害风险做出预测,整合遥感、物联网(IoT)、天气和历史虫情数据,帮助农户从被动防治转向有针对性的可持续防控。作物品种改良亟需突破传统的育种模式,向精准、高效、可持续的智能育种转型。农药残留也迫切需要AI 驱动的检测方案,结合计算机视觉、光谱分析或化学传感数据建模,推动农产品安全监管和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挑战赛鼓励参赛者设计AI驱动的模型和系统,助力实现虫害暴发的主动预警和防控;提升对目标害虫的特异性杀灭能力,降低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的潜在影响;利用非破坏性或微创检测数据(如光谱信号、表面图像、质谱图或便携式传感器读数)对农产品表面或土壤/水样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类与定量;发现影响目标性状(如抗旱、抗病、高产)的潜在关键基因,为后续基因编辑与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赛题五:低空智联技术驱动的海洋牧场多维监测与智能决策系统(海洋)
赛题说明:
围绕海洋牧场面临的生态风险监测滞后、生物资源评估低效、非法活动监管盲区及深远海设施运维高危痛点,采用低空无人机集群组网、空-天-海多源数据融合、轻量化边缘AI与智能决策先进技术,构建近海污染溯源与赤潮预警、养殖生物量非接触式精准量化、非法捕捞船舶实时追踪拦截、深远海风电设施智能巡检与损伤评估等应用场景,提供某一具体方向的应用解决方案。
赛题六:智能低空多目标精准监管与动态响应系统(监管)
赛题说明:
受复杂下垫面条件、天气系统演变及边界层过程的综合影响,低空风场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和时空异质性。同时围绕当前低空领域监管中存在的目标识别模糊、多类型目标混叠、黑飞行为难追溯、安全响应滞后等痛点,要求参赛项目基于5G/5G-A通信、北斗导航与高精度时空定位、多模态AI目标识别(如计算机视觉、红外传感融合)、数字孪生空域建模、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特定区域(如城市核心区、机场净空区、重大活动场馆周边)的低空多目标实时监管系统。系统需实现以下核心功能:多类型目标精准标识,动态空域监测与轨迹追踪,分级监管与响应机制,安全闭环管理等。
本赛题鼓励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如城市低空物流枢纽、机场净空保护区、大型活动现场)设计解决方案,重点考察技术方案的实时性、准确性、可落地性,以及在多目标混叠、复杂气象条件(如雾霾、强光照)下的鲁棒性,避免纯技术堆砌,需提供具体场景的落地验证案例(如试点区域测试数据、与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设计)。同时能够围绕集成激光雷达、垂直风廓线雷达、无人机机群感知网络及地面自动站数据,建立空-天-地一体化观测矩阵,实现百米级空间分辨率和分钟级时间分辨率的人工智能预报模型。针对无人机物流路径优化、起降安全决策等典型场景,开发实时风场预警产品。
赛题七:AI+多模态智能感知与认知计算驱动的野生动物保护综合应用(林业)
赛题说明:
围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全流程的创新应用体系建设,本方向聚焦于运用先进传感平台与智能技术,解决传统手段在效率、范围、精度、隐蔽性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核心痛点。具体包括野生动物个体与行为监测、大范围栖息地与种群动态扫描、生态资源智能评估与管理、隐蔽化与无感化观测,致力于提升监测效率、扩展覆盖范围、增强数据精度、降低环境影响并最终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实际监测场景。主要的方向包括:机载多模协同的野生动物智能监测与保护创新应用,无人机载荷一体化的野生动物智能监测与保护应用,无人机辅助下的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监测解决方案,树木年龄AI高效鉴定与生态应用,面向野生动物保护的隐蔽式微光监控设备设计与优化。
- 赛道赛程
-
低空经济专项赛采用“开放场景”竞赛模式,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不少于100个低空经济场景的应用创新项目参赛。赛事通过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角逐,推荐专项或产业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8-9月)。做好低空经济专项赛事推荐宣传工作,组织参赛团队踊跃报名。通过登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官网(www.cicas.cn)了解赛事详情。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8月20日0:00,参赛报名截止时间9月30日24:00。
(二)网络选拔赛(2025年10月)。组委会负责组织形式审查,在审查参赛项目信息完整性和合规性基础上,邀请评委采用项目初筛、客观评估等网络选拔方式,产生优胜项目。按照网络选拔赛要求,应在10月31日24:00前完成项目选拔工作,产生的优胜项目按评审比例入围专项晋级赛。
(三)专项晋级赛(2025年11月)。每场专项赛遵循专业评审、择优晋级原则,从三个组别角逐出获奖项目。各地已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团队的项目优先进入专项赛。低空经济专项赛共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线下路演答辩与颁奖活动将于11月底在文昌市举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别对专项晋级赛的获奖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 参赛条件
-
(一)高校种子组
1.参赛团队和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团队限15人(含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项目负责人1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院所)在读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并邀请至少1位在校老师做项目指导。
3.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岗位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指导老师须明确在参赛项目中的责任定位,如指导哪些项目的技术攻关问题或项目成员路演答辩材料等。
4.参赛项目在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造、技术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颇具潜力,具备技术创新点或应用创新模式,产品性能优势明显,须有项目技术工程应用落地案例。
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加本组比赛,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实施。
(二)企业初创组
1.未融资(有实体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员工人数5人以上的企业。
2.已完成融资天使轮、A轮/A+轮融资的企业。
3.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过国内外其他赛事)。
4.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联合创始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
5.参赛项目至少有3名及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前景等。
(三)企业成长组
1.已完成B轮/B+轮融资及以上企业。
2.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或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
3.参赛项目具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较强市场竞争力,且为正向盈利的企业(须上传财务佐证资料,如审计报告等)。
4.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过国内外其他赛事)。
5.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岗位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战略、项目管理等。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
CICAS组委会秘书处
王老师
15726613955
-
低空经济专项赛秘书处
童老师、陈老师
13801199613、15801523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