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赛题介绍
-
面向虚拟社交空间、数字孪生城市、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仿真、全球虚实融合会展、沉浸式历史教育实训、远程3D医疗协作、区块链数字艺术交易、古迹数字化文旅导览、AI人体虚拟试衣、数字人智能助手、电竞3D观赛生态、虚拟土地开发租赁、VR协同办公空间、全息互动演唱会、AR智慧零售推荐、工厂产线远程操控、零风险物理实验模拟、濒危文物数字传播、运动员AI战术训练、AIGC虚拟直播电商、区块链政务认证、虚拟汽车驾驶体验、VR心理治疗空间、多人协同建筑设计、数字时装藏品展演、农业生长动态推演、城市级灾害应急演练、互动叙事影视制作、跨游戏资产经济体系、星际探索科研模拟等元宇宙场景。助力培育壮大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元宇宙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赛题一:数字孪生城市全域治理与场景创新
针对城市治理中存在的数据孤岛严重导致信息割裂、灾害响应机制不完善影响救援效率、资源调度粗放造成浪费或短缺、跨领域协同困难削弱治理合力,以及公众参与有限、历史数据利用不足、实时监测薄弱、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
赛题二:AIGC驱动的多模态内容革命
针对多模态内容生产面临的传统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下;多媒介协同难度大、适配成本高;个性化需求匹配低效、推送不精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以及创作资源受限、跨部门协作成本高、传播效果难测、更新迭代缓慢等问题。
赛题三:下一代3D引擎与虚实共生系统
针对构建沉浸式、互联互通虚拟世界面临的现有3D引擎物理规则失真(碰撞生硬、流体/软体运动不自然),导致真实感不足;多终端设备(AR/VR/手机/PC)交互割裂,切换体验不流畅;UGC生态封闭,资源共享与价值转化困难;高画质渲染与移动设备性能受限的矛盾;以及虚实融合精度不足、交互延迟、创作门槛高、经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赛题四:聚生智能——群体协同系统创新
针对构建高效、可靠群体协同系统面临的异构设备间通信不畅、协作低效;跨域系统兼容性差,阻碍资源共享与协同;规模化应用成本高昂,制约推广;集中式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以及人机交互障碍、数据共享困难、安全风险突出、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
赛题五:元宇宙可持续性未来
针对元宇宙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绿色行为缺乏统一量化标准与监测手段;环保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展示不足、感知弱,影响推广效果;公众参与绿色活动动力不足(激励缺失、形式单调);虚拟资源浪费严重,间接增加现实能耗;以及碳排放核算模糊、生态系统脆弱、标准与规划缺失等问题。
赛题六:文化与艺术基因的数字化新生
针对文化艺术数字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传统表达形式单一、互动性弱,难以满足多样化体验需求;年轻群体兴趣脱节、参与度低,导致传承断层;传统艺术商业模式陈旧、价值未释放;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大(老化、破坏风险),传统技术难以永久保存与全方位展示;以及艺术创作与需求脱节、传播渠道窄、资源整合不足、教育普及低等问题。
- 赛道赛程
-
张江数链(元宇宙)专项赛采用“开放场景”竞赛模式,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不少于100个元宇宙场景的应用创新项目参赛。赛事通过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角逐,推荐专项或产业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6-8月)。各单位做好专项赛事推荐宣传工作,组织参赛团队踊跃报名。通过登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官网(www.cicas.cn)了解赛事详情。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6月18日24:00,参赛报名截止时间8月31日24:00。
(二)网络选拔赛(2025年9月)。组委会负责组织形式审查,在审查参赛项目信息完整性和合规性基础上,邀请评委采用项目初筛、客观评估等网络选拔方式,产生优胜项目。按照网络选拔赛要求,应在9月30日24:00前完成项目选拔工作,产生的优胜项目按评审比例入围专项晋级赛。
(三)专项晋级赛(2025年10-11月)。每场专项赛遵循专业评审、择优晋级原则,从三个组别角逐出获奖项目。各地已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团队的项目优先进入专项赛。张江数链(元宇宙)专项赛共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线下路演答辩与颁奖活动将于11月在上海市举办,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别对专项晋级赛的获奖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 参赛条件
-
1.高校种子组
(1)参赛团队和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团队限最多15人(含项目负责人1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院所)在读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并邀请至少1位在校老师做项目指导。
(3)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指导老师须明确在参赛项目中的定位,如指导了项目的哪些技术攻关问题或项目成员路演材料答辩等。
(4)参赛项目在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造、技术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需具有潜力,具备技术创新点或应用创新模式,产品性能优势明显,须有项目技术工程应用落地案例。
(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加本组比赛,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实施。
2.企业初创组
(1)未融资(有实体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员工人数5人以上的企业。
(2)已完成融资天使轮、A轮/A+轮融资的企业。
(3)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其他国内外赛事)。
(4)参赛团队限最多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联合创始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
(5)参赛项目至少有3名及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前景等。
3.企业成长组
(1)已完成B轮/B+轮融资及以上企业。
(2)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或国家级、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3)参赛项目具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较强市场竞争力,且为正向盈利的企业(须上传财务佐证材料,如审计报告等)。
(4)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国内外其他赛事)。
(5)参赛团队限最多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战略、项目管理等。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
CICAS组委会秘书处
王老师、郭老师
15726613955、18994413779
-
张江数链(元宇宙)专项赛秘书处
邹老师
18821211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