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粮食与智能工程场景 进行中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政府、马鞍山市委人才工作局、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赛题介绍

面向粮食生产环节的精准种植、智能机械、灾害预警,收储环节的粮仓监控、数字孪生、腐败预防,加工环节的智能质检、零缺陷制造,供应链管理的智能调度、需求预测等需求,利用AI技术无人机、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播种机、收割机器人、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分析、多模态交互、多模态大模型、边缘计算与5G融合等核心技术,构建智能种植与灾害防控、实时监测粮仓温湿度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粮库模型、图像识别检测粮仓作业人员的安全装备、自动检测粮食加工过程中的杂质或破损、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调度系统、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优化粮食加工环节的碳排放等应用场景。

赛题方向:

赛题一:智能粮食

1、食智能仓储管理:运用 AI 技术,搭建粮库温湿度、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粮仓环境的 24 小时实时监控。当粮库出现温湿度异常、虫害滋生等风险时,系统能及时预警,并给出调控建议,以降低粮食损耗,确保粮食存储安全 。

2、食质量快速检测

借助 AI 高算力视觉识别技术,开发粮食杂质、水分、不完善粒等多指标一体化快速检测设备。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粮食收购和入库环节的检测效率,同时解决专业检测人员不足的问题。

3、能农机作业调度

基于北斗定位和 AI 算法,打造农机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农机作业任务的智能派单、作业轨迹实时监控,以及作业数据的自动生成与分析,提升农机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4、食供应链智能协同

粮构建粮食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全流程的 AI 供应链协同平台,实时共享各环节数据。通过对市场需求、库存水平、物流信息的分析,优化粮食调配策略,降低供应链成本。

5、作物生长智能决策

利用多光谱无人机和 AI 助手,收集农田图像与数据,分析作物生长和营养状况。生成精准施肥、灌溉方案,实现从 “看天吃饭” 到 “知天而作” 的转变,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赛题二:智能矿山

面向矿山开采、生态修复、安全巡检等应用需求,利用智能无人系统对目标进行作业,实现矿山作业安全可控,突破空间受限,节省人力,保护人身安全,矿山开采、生态修复、无人修复、安全监测等场景。

赛题三:智能港口

面向港口轮船停靠、出港、集装箱调配、装卸等应用需求,利用智能系统、机器人、无人驾驶叉车等进行作业,实现效率最大化、安全可控化、成本最优化,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操作系统和智能设备等场景。

赛题四:工业流程和产品再造

面向工厂工艺流程、安全监测、工业控制等应用需求,利用智能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机器人、无人驾驶巡检车辆、叉车等进行作业,实现工艺流程精密化、安全化、成本优化等工业流程和产品再造场景。

赛道赛程

智能粮食与智能工程专项赛采用“开放场景”竞赛模式,立足安徽马鞍山市,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不少于120个智能粮食与智能工程场景的应用创新项目参赛。赛事通过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角逐,推荐专项或产业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4-6月)。各单位做好专项赛事推荐宣传工作,组织参赛团队踊跃报名。通过登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官网(www.cicas.cn)了解赛事详情。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4月30日24:00,参赛报名截止时间6月30日24:00。

(二)网络选拔赛(2025年7月)。组委会负责组织形式审查,在审查参赛项目信息完整性和合规性基础上,邀请评委采用项目初筛、客观评估等网络选拔方式,产生优胜项目。按照网络选拔赛要求,应在7月31日24:00前完成项目选拔工作,产生的优胜项目按评审比例入围省级专项赛。

(三)省级专项赛(2025年8-9月)。每场专项赛遵循专业评审、择优晋级原则,从三个组别角逐出获奖项目。各地已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团队的项目优先进入专项赛。智能粮食与智能工程专项赛共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线下路演答辩与颁奖活动将于9月下旬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别对省级专项赛的获奖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参赛条件

1.高校种子组

(1)参赛团队和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团队限15人(含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项目负责人1人),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院所)在读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并邀请至少1位在校老师做项目指导。

(3)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指导老师须明确在参赛项目中的定位,如指导了项目的哪些技术攻关问题或项目成员路演材料答辩等。

(4)参赛项目在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造、技术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颇具潜力,具备技术创新点或应用创新模式,产品性能优势明显,须有项目技术工程应用落地案例。

(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加本组比赛,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实施。

2.企业初创组

(1)未融资(有实体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员工人数5人以上的企业。

(2)已完成融资天使轮、A轮/A+轮融资的企业。

(3)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其他国内外赛事)。

(4)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联合创始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

(5)参赛项目至少有3名及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前景等。

3.企业成长组

(1)已完成B轮/B+轮融资及以上企业。

(2)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或国家级、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3)参赛项目具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较强市场竞争力,且为正向盈利的企业(须上传财务佐证材料,如审计报告等)。

(4)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国内外其他赛事)。

(5)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战略、项目管理等。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联系方式
  • CICAS组委会秘书处

    王老师、郭老师

    15726613955、18994413779

  • 智能粮食与智能工程专项赛秘书处

    杨老师

    1336555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