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赛题介绍
-
面向智能机器人环境感知建模与控制、工业互联网系统、工业制造过程智能化、工业能源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工业装备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应用需求,利用传感器、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无线通信、控制算法与策略、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智能机器人、智能测控装备、智能制造系统、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系统等场景。
赛题方向:
赛题一:智能机器人环境感知建模与控制
围绕智能机器人在工业、交通、军事等环境中的人机协同、合作决策与长期可靠运行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强动态干扰、非结构化环境下机器人的复杂三维环境感知、建模、自主行为规划及人机合作等方向的挑战,提升机器人对多样化场景的自主环境感知和适应能力。
赛题二: 工业互联网系统
面向智能工厂的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在实时感知、动态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和优化迭代等方面的能力;应用协作机器人、仿生工位等技术,拓展工业互联网的生产协同能力与生产链支撑服务能力。
赛题三: 工业制造过程智能化
针对大型流程工业和离散制造业对产品研发、制造过程、服务等环节智能化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设计数据、制造数据、经营数据等多元异构工业大数据集的生产制造过程态势感知、系统建模与调度决策等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及推广。
赛题四: 工业能源系统
采用物联网、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应对工业园区多种能源介质的时间/空间尺度多、源荷供需不确定性高、多能流协同优化难等核心科学问题的挑战,解决大型工业企业或工业园区多能流智能管控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赛题五: 工业装备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针对先进工业装备优化设计与制造领域具有广泛共性的一系列难题,在大规模计算工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与系统研发等方向开展数字化工业制造装备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 赛道赛程
-
智能控制专项赛采用“开放场景”竞赛模式,立足大连,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不少于120个智能控制场景的应用创新项目参赛。赛事通过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角逐,推荐专项或产业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4-6月)。各单位做好专项赛事推荐宣传工作,组织参赛团队踊跃报名。通过登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官网(www.cicas.cn)了解赛事详情。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24:00,参赛报名截止时间6月30日24:00。
(二)网络选拔赛(2025年7月)。组委会负责组织形式审查,在审查参赛项目信息完整性和合规性基础上,邀请评委采用项目初筛、客观评估等网络选拔方式,产生优胜项目。按照网络选拔赛要求,应在7月31日24:00前完成项目选拔工作,产生的优胜项目按评审比例入围省级专项赛。
(三)省级专项赛(2025年8-9月)。每场专项赛遵循专业评审、择优晋级原则,从三个组别角逐出获奖项目。各地已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团队的项目优先进入专项赛。智能控制专项赛共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线下路演答辩与颁奖活动将于9月7日在大连市举办,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别对省级专项赛的获奖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 参赛条件
-
1.高校种子组
(1)参赛团队和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院所)在读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并邀请至少1位在校老师做项目指导。
(3)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指导老师须明确在参赛项目中的定位,如指导了项目的哪些技术攻关问题或项目成员路演材料答辩等。
(4)参赛项目在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造、技术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颇具潜力,具备技术创新点或应用创新模式,产品性能优势明显,须有项目技术工程应用落地案例。
(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加本组比赛,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实施。
2.企业初创组
(1)未融资(有实体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员工人数5人以上的企业。
(2)已完成融资天使轮、A轮/A+轮融资的企业。
(3)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其他国内外赛事)。
(4)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联合创始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
(5)参赛项目至少有3名及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前景等。
3.企业成长组
(1)已完成B轮/B+轮融资及以上企业。
(2)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或国家级、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3)参赛项目具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较强市场竞争力,且为正向盈利的企业(须上传财务佐证材料,如审计报告等)。
(4)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国内外其他赛事)。
(5)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战略、项目管理等。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
CICAS组委会秘书处
王老师、郭老师
15726613955、18994413779
-
智能控制专项赛秘书处
曲老师
1388961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