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简称:CICAS)具身智能机器人专项晋级赛在“霞客故里”江阴圆满收官。大赛共决出24支优胜团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及江阴市区机关部门,大赛评审专家及企业代表、获奖团队代表等180余人出席专项晋级赛闭幕式。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专题演讲报告。江阴市副市长季震主持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图: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具身智能机器人(江阴)专项晋级赛闭幕式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终身正教授陈义明,无锡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莉萍,江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杨,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江阴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时平,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忆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李新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秘书长余有成,工信(北京)产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屠故园,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江苏集萃混合现实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江阴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周志颖等现场观礼,见证赛事丰硕成果。
共筑产学研创新生态,探索具身智能产业落地路径
图: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致辞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在致辞中向大赛的成功举办,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和选手们表示衷心祝贺,并简要介绍江阴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
他指出,近年来,江阴依托“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雄厚产业基础,积极抢抓机遇,致力于强招引、促转型,建平台、促转化,创场景、促应用,优服务、促成长,人工智能项目纷纷落地,集成电路企业集群集聚,微电子产业园拔地而起,人工智能创新园加快建设,城市AI应用场景持续打造,高水平平台载体和产业基金、规模算力等正精准助力人工智能项目茁壮成长、人才近悦远来。他指出,希望大赛签约项目能在江阴加速落地、加速建设、加速见效,绽放出以赛为媒的“一路繁花”。诚挚期待各位专家及参赛选手多走进江阴、了解江阴,把更多的技术、项目、资本引到江阴,在江阴找到最心仪的合伙人,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江阴将以最优服务支持项目、以最大诚意成就人才,携手奔赴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
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致辞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在致辞中向所有参赛获奖团队表示诚挚祝贺,向江阴为赛事提供丰富场景支撑与产业落地保障表示衷心感谢,并就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落地等维度解读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趋势与应用前景。
他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战略性前沿领域,正在实现从虚拟算法向实体智能的革命性跨越。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落地和产业融合,一是加强底层建设,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二是促进应用场景开放,赋能高质量数据供给;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筑牢技术创新人才根基。他强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主办本届赛事,旨在充分发挥“以赛助研、以赛促评、以赛带教、以赛育产”等创新带动作用,为加快培育具身智能协同创新生态、破解具身智能技术落地难题树立应用典范。
图: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题为《具身智能连接物理世界造福人类》的演讲报告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题为《具身智能连接物理世界造福人类》的演讲报告,以其对全球具身智能技术前沿的精准洞察与产业落地痛点的深刻剖析,擘画具身智能造福人类社会的未来蓝图。
他指出,“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专注于与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体,强调感觉运动耦合和情境智能。具身智能本体正在融合新材料、感控一体、变体结构、多自主体协同合作等交叉技术,来应对复杂物理环境中实现通向自主的多种挑战。“多模态大模型”近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将使得多智能体既能在极端的物理世界中实践行为演进的“智慧大脑和小脑”,通过多模态自感知、自认知、自决策、自执行和自学习等能力,实现思考、感知、行动三者有机智能融合,在真实物理环境下自主完成任务,对未来智能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智能医疗等领域将产生强大赋能作用。在未来替代物理世界中的体力工作,我们仍需克服许多挑战,例如未知的、非结构化环境的物理建模、灵巧操作、多模态自然交互以及高质量多模态数据生成等。将机理模型与大数据学习的新方法结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方向,未来,我们将以人类共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叉融合,注重标准制定和伦理治理,推动通用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为造福人类、促进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五大赛题场景应用推陈出新,24支团队脱颖而出
CICAS具身智能机器人(江阴)专项赛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采用“产业命题”与“开放场景”竞赛模式,设置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以标杆场景建设带动具身智能技术与产品落地应用。
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李新德作为评审组长代表介绍大赛情况
本届赛事吸引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74支队伍挑战比拼,汇集260项技术专利、129项软件著作与89项研究成果,覆盖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国央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等创新主体,征集到智能低碳应用场景典型案例100个,产业化落地解决方案32个。经网络选拔,45支参赛队伍入围专项晋级赛,进行路演比拼。
专项晋级赛期间,参赛队伍围绕“基于多模态感知的仿生灵巧手精密操作与触觉反馈系统”“具身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端到端任务规划与执行”“国产化机器人AI芯片与核心零部件集成创新”“跨场景智能协同的机器人协作系统”“特种机器人本体控制与复杂环境适应性”等赛题,通过现场汇报与答辩的形式挑战比拼。各赛题场景应用推陈出新,应用实例生动展现具身智能机器人从硬科技突破与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以多样化智能终端形式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赋能千行百业。
作为赛事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大赛组委会邀请国内重点院校国家级人才、知名企业高管与投资机构负责人等评审专家18位,并设组长与监事各3位,以专业评审和全程监督确保赛事结果的公平、公正与权威性。
最终,经专家评审、路演答辩等重点环节,本届大赛决出3支特等奖获奖项目团队,6支一等奖获奖项目团队,6支二等奖获奖项目团队,9支三等奖获奖项目团队。其中,获专项晋级赛特等奖及一等奖的队伍将晋级第三届CICAS全国总决赛,继续竞逐更高奖项。
图: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颁发专项赛特等奖
图:无锡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莉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成林颁发专项赛一等奖
图:江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杨,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颁发专项赛二等奖
图:江阴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时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秘书长余有成颁发专项赛三等奖
企业组中,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参赛项目“柔性装配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专项晋级赛特等奖,该公司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参赛项目面向非结构化柔性装配与复杂作业场景,聚焦机器人在感知认知、自主决策与精密控制方面的关键难题,突破多模态跨尺度感知、任务级自主规划与鲁棒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构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形成多项国际国内首创成果。
高校组中,东南大学牵头的参赛项目“智驭风浪、双域破障——智能两栖无人运输系统”基于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协同控制等AI技术打造新型两栖无人运输系统,实现全天候、全地形、全自主作业,为民用海上风电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运维新模式,助力海洋强国战略,获得特等奖。另一特等奖获奖项目“灵犀跃动——新一代神经电流反馈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团队来自浙江科技大学,项目团队研发个性化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方法,实现对患者脑部活动的精准监测,并提高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以自主开发的3D数据反馈连动人机交互平台,保障系统可靠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图:参会领导嘉宾现场观摩参赛项目成果
以开放场景绘制未来产业蓝图,江阴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江阴以场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人才集聚激发发展活力的宏伟蓝图。活动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江阴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周志颖发布江阴高新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聚焦“AI+智能制造”,覆盖工厂数字化设计、工艺优化、智能检测等典型场景;推进“AI+智慧医疗及养老”,发展医学影像分析、手术规划与健康监测服务体系;深化“AI+教育文旅”,推动智能教学、心理识别、虚拟导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等,立足江阴产业发展实际,聚焦市场需求痛点,并拓展教育、商业等其他多元应用场景,为广大创新团队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与发展机遇。
图: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江阴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周志颖发布江阴高新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以赛引才、以赛育产。大赛在江阴落地,致力于让更多优质项目在这片沃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江阴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次参赛项目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形态非常多,和江阴市产业基础吻合,可以把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引进到江阴,与当地产业结合,甚至发展出一些新的产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表示,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跟制造业的结合,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通过机器人的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能,进行产业体系升级,二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制造产业,实现机器人本体的生产加工。
通过本届专项晋级赛,共有5个项目达成产业落地合作意向并进行签约。闭幕式上,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忆芳向签约项目代表颁发人才礼遇卡。
图:“智驭风浪、双域破障——智能两栖无人运输系统”“AI大模型结合超拟人形体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柔性装配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通用具身智能POC实验底座及产业化”“面向高危场景的自主作业特种双足机器人”等5个项目达成产业落地合作意向并进行签约
图: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忆芳向签约项目代表颁发人才礼遇卡
“江阴交通便利,产业链完备,配套齐全,公司所需的上下游产品都能在附近找到。”北京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海百川科技有限公司参赛项目获得专项晋级赛一等奖,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博表示,公司研发的机器人有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是为汽车冲压环节进行质量检测以及原料分解和搬运,无论是江阴还是无锡都有具备汽车产业优势。这也是公司未来考虑把项目落地到江阴的原因。
近年来,江阴将人工智能作为五大未来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培育,特别是聚焦“具身智能”这一人工智能的细分前沿领域,引进落地捷杰西智能机器人、昕感科技、莫界AI眼镜等一批人工智能项目,集聚以世界封测领跑者长电科技、国家独角兽企业盛合晶微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集成电路企业;引导26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向人工智能配套商转型,培育海澜智云、远景智能、双良混沌云等一大批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发布城市应急管理、地下管网监测、港口无人调度等城市AI应用场景超百个;与江苏省产研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绮山湖科创谷人工智能创新园等平台,致力打造长三角具有特色、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推动人工智能项目茁壮成长、海内外精英人才近悦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