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6日,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晋级赛在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圆满落幕,共诞生32支优胜项目队伍,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项目的10支参赛队伍将晋级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继续竞逐更高奖项。
作为“第二届青城人才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及大数据管理局联合承办。活动期间,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与创新举措涌现:《2025中国“AI+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西部赛区组委会秘书处”授牌,“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内蒙古)创新中心”启动运行……为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自主可控、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注入强劲推力。
01、以赛为媒,赋能“AI+数据”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人工智能模型要真正具备产业落地的能力,高质量、多样性的数据将成为其性能跃升的关键支撑。为塑造具有全球标识度的人工智能创新范式,我国需尽快形成“AI+数据产业”破题起势的合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力。
本届CICAS人工智能+数据产业专项赛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加速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行业应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AI+数据”产业树立全新典范。
图: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在CICAS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晋级赛闭幕式上作线上致辞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在活动致辞中指出:要用好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大程度释放数据向善的“时代担当”;要加快技术驱动应用创新,更大优势探索绿色储能的产业智能化建设;要构建智能化场景标准范式,更大效能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行业生态。
图: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焦鸿作活动致辞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焦鸿在活动致辞中指出:呼和浩特发展人工智能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超大规模的“算力底座”、繁荣的产业生态、成熟的应用场景、丰富的科创优势、强劲的政策支撑。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把发展数据算力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抢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以绿色算力为底座、人工智能为支撑、数据要素为纽带,举全市之力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新高地。
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付宜利代表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赛评审委员会全体评审专家介绍大赛评选情况
本届CICAS人工智能+数据产业专项赛共挖掘、吸引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支具备原创性或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行业新应用或系统解决方案的项目团队参赛角逐,汇集293项技术专利、194项软件著作与156项研究成果。经网络选拔,64支团队入围专项晋级赛,其中包括呼和浩特市企业与驻呼高校18支团队。通过路演竞技等激烈角逐,最终4支项目团队获特等奖,6支团队获一等奖,9支团队获二等奖,13支团队获三等奖。大赛为特、一、二等奖获奖项目团队颁发总计30万元奖金。
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贾英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专委会主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大数据与统计分会执行会长、国家电网数字科技公司原董事长王继业为获奖团队颁奖颁发“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赛三等奖”
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李新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付宜利为获奖团队颁发“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赛二等奖”
图: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为获奖团队颁发“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赛一等奖”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为获奖团队颁发“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呼和浩特)专项赛特等奖”
参赛项目利用人工智能与数据标注等关键技术,覆盖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AI、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细分应用领域。其中,特等奖项目《禾润云联:面向未来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系统》依托北京大学项目团队,构建多维度传感融合、自供能系统与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体系,有效解决农业传感系统的感知维度单一、成本效益失衡等核心痛点;《AI赋能大模型智慧脑肿瘤诊断的数字放射科医生辅助平台》项目依托海南大学项目团队,助力脑肿瘤早期检出率从15%提升至40%,辅助诊断疑难脑肿瘤病例1000余例;《公共安全视频智能化大模型应用》依托清华大学孵化AI企业北京清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社会视频及互联网视频深度应用需求突破传统AI算法性能瓶颈,打造出率先实现开放场景超大规模类(7605类)感知评测的模型;《智能冰箱多模态健康数据标注系统》项目依托美的集团旗下核心冰箱制造基地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家电行业内最大的食材数据库之一,形成百万级别有效食材框标注……充分展现出“AI+数据”场景创新对于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培育经济新动能带来的赋能。
02、院士领衔,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全景呈现数据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推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加速到来,也在重塑科学研究的底层逻辑与方法体系。本届专项赛持续发挥“以赛助研、以赛带教、以赛育产等”创新带动作用,特邀6位院士嘉宾与20余位学术界、产业界重要嘉宾,以重量级产—学—研阵容为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沿观点分享。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发布《2025中国“AI+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发布《2025中国“AI+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作为本届专项赛的亮点成果之一,该白皮书从技术、人才和产业三个维度以翔实的数据与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在“AI+数据”产业领域的显著成就、独特优势及未来趋势,为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生态提供行动参考。
从技术维度来看:第一,“AI+数据”领域目前形成“中美双强竞逐,共同引领未来技术趋势”的局面。我国基础研究成果领先(总论文发表量70.1万篇,全球占比29.5%),专利申请量以压倒性优势占据第一位,但美国在高价值专利领域应用研究成果领先于我国。第二,白皮书研判“AI+数据”领域应用研究发展前五大趋势为:具身智能工厂、工业过程控制智能化、绿色算力与芯片创新、数字孪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研判该领域相关技术TOP 10应用场景分别为:数字文化创意活动应用场景、商业智能与决策支持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能源管理应用场景、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应用场景、智能金融应用场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场景、科学研究应用场景、智慧教育应用场景。
从人才维度来看:第一,中国人才储备雄厚,拥有全球最大的“AI+数据”应用研究人才池(121.2万,全球占比40.3%),但美国在高层次应用研究领域人才优势更突出。第二,从人才国际流动态势来看,美国以57881人次的人才净流入量优势绝对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成为全球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中国人才流动呈现“逆差”状态,但整体可控,人才外流压力在短时间内将持续存在。未来,中国须以应用场景优势与政策创新,弥补技术生态差距。
从产业维度来看:第一,全球“AI+数据”产业将全面进入商业化爆发期,中国正从全球重要参与者快速成长为主导力量。第二,中国“AI+数据”市场主体地域格局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梯队特征明显的特点,从市场主体数量来看,广东、四川、浙江分列前三;“AI+数据”高新技术企业呈现“一超多强、多点开花”的分布格局,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江苏以压倒性优势领跑,广东、浙江紧随其后构成第一梯队;“AI+数据”领域上市公司分布呈现显著的“三极格局”,广东、北京、长三角三地“AI+数据”领域上市公司数量合计占比高达全国总量的64.2%。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AI+数据”产业的融合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白皮书总结了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智能数据标注场景打造数据基础设施,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的崛起与应用,商业智能决策支持场景重塑企业决策流程,安防应用场景构建智能感知、分析和决策的新型安防体系,能源管理应用场景构建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智能管理体系。
最后,白皮书提出:中国“AI+数据”产业已从“跟跑者”迈向“并跑者”,并加速向“领跑者”跃迁,但未来仍需聚焦“突破技术转化瓶颈,构建核心壁垒”“升级人才战略,实现‘量质协同’”“深化场景创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全球协作网络”四大战略方向构建全球竞争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沈昌祥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数据产业的新范式》的演讲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沈昌祥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数据产业的新范式》的演讲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任务。网络安全是建设的底座,也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在赋能人类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正逐渐衍生出可危及国家安全和人类安全的新形态重大风险。我国自主创新的主动免疫可信计算,从计算模式上创新,在计算的同时进行并行的安全防护,使得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不被破坏。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在国家许多重要系统取得了规模化应用。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制度要求,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
图: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题为《多模态智能与全球数据产业前沿》的演讲报告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了题为《多模态智能与全球数据产业前沿》的演讲报告,他指出:具身智能本体正在融合新材料、感控一体、变体结构、多自主体协同合作等交叉技术,来应对复杂物理环境中实现通向自主的多种挑战。“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合,通过多模态自感知、自认知、自决策、自执行和自学习等能力,实现思考、感知、行动三者有机智能融合,在真实物理环境下自主完成任务,对未来智能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智能医疗等领域将产生强大赋能作用。未来,我们将以人类共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叉融合,注重标准制定和伦理治理,推动通用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为造福人类、促进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03、深化西部赛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协同对接创新资源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沈昌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赵志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文韬,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焦鸿,启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内蒙古)创新中心”
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成林向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颁授“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西部赛区组委会秘书处”
数据产业形态加速迭代演进,需群策群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实现业态创新与生态培育。为更好赋能呼和浩特在内的西部赛区场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向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授牌“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西部赛区组委会秘书处”,“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内蒙古)创新中心”启动运行。
近年来,呼和浩特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积极构建“绿色算力—人工智能—智慧应用”全产业链条,在“AI+数据”领域形成显著产业优势。算力规模达10.1万P,智算占比超95%,具备万卡集群调度能力,是承接国家人工智能训练任务最多的地区;同时全力推进“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建设,同步筹建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致力于打造集“算力支撑—数据共享—安全防护”于一体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完成基础数据资源的规模化汇聚与治理,建成公共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呼和浩特模式”。
作为今年全国首场人工智能+数据产业专项赛道的承办城市,呼和浩特以赛为媒,为参赛项目团队重点开放城市治理、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教育应用、生态保护等领域高频高价值公共场景,并通过参赛项目应用场景对接会等多元形式,为项目团队搭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落地、创新创业、招商引资、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合作交流平台,在项目招引落地方面结下硕果:闭幕式上,11个重点合作项目落地签约。
图:企业入驻孵化器签约
呼和浩特科创中心与北京星汉云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飞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米好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深圳乾乾编程科技有限公司;新城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北京智京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致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中心与程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圆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入驻孵化器签约。
图:企业合作签约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乐为科技有限公司、新智力(内蒙古)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铭行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启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合作签约。
未来,CICAS大赛将继续携手西部赛区,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数字产业项目与人才储备,共同探索培育中国“AI+数字产业”的标杆应用,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贡献力量。